法国《回声报》3月31日报道称,海洋与海洋相关活动构成全球第五大经济体,其长期可持续发展亟需各国政府采取协调行动。
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,以下简称“经合组织”)于专项报告中明确指出,强化基于科学实证的海洋治理体系为当务之急。该组织强调,唯有通过政府间系统性协作,方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繁荣。具体行动纲领包括:完善国家海洋战略框架、推进综合性海洋空间规划、强化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、落实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与气候协定承诺、优化渔业补贴监管机制以及加速航运业脱碳进程。
本周一,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·马克龙发起的“拯救海洋峰会”(SOS Ocean)在巴黎召开。与此同时,经合组织发布《2050年海洋经济展望》报告,系统阐明立场。经合组织秘书长马蒂亚斯·科尔曼(Mathias Cormann)发表官方声明强调,通过科学化政策制定、海洋空间精细化管理及数字化创新技术应用,可有效维护全球逾3亿海洋从业者的就业权益、生计保障与粮食安全体系。
该报告首次完整揭示海洋经济全貌:其范畴不仅涵盖传统渔业、港口物流及邮轮旅游产业,更包含油气开采、海事装备制造等战略领域。数据显示,沿海与海洋旅游业以5992.24亿美元产值居首,油气工业和航运与港口运营分列二、三位,渔业仅占第四席位。
超过1亿个就业岗位
经合组织统计表明,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总量达2.6万亿美元,造船业、油气勘探及海事装备制造业构成核心增长极。海洋经济每年为全球GDP贡献3%-4%的增量,其直接关联就业岗位于2019年达到1.34亿峰值,后因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回落至1亿左右。
此外,经合组织特别指出,若将海洋经济体单独核算,其2019年经济总量已超越全球95%的主权国家,位列全球第五。海洋系统为全球30亿人口提供基础蛋白质供给,承担80%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量,并通过海底光缆传输98%的互联网数据流量。
未来几年,海洋相关就业预计将恢复增长。经合组织预测,随着亚太地区(贡献率75%)特别是中国(占比24%)、日本(7.1%)、美国(7%)及印度(5%)的产业复苏,就业市场将呈现结构性回升。
现实威胁
经合组织预警称,若维持现有发展模式,至2050年海洋经济规模或将较1995年激增四倍,但多重威胁可能抵消增长红利,包括自然资源过度开发、非法捕捞、生物多样性锐减、塑料污染、海平面异常抬升、海洋酸化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问题。报告特别指出,数字化进程滞后与海洋环境持续恶化,可能对相关产业生产力与气候适应能力造成不可逆损害。
因此,经合组织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联合行动。然而,在当前形势下,这一倡议的落实仍面临诸多阻力。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对科学界持敌对态度,其政府不仅删除了官方文件中关于气候变化的所有内容,还大幅削减了相关联邦机构的预算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应对海洋危机的努力。
摘自:https://www.lesechos.fr/monde/enjeux-internationaux/locde-salarme-de-la-gestion-durable-des-espaces-maritimes-internationaux-2157113

